17岁就和父亲一起
我还要传下去”
82岁的耄耋高龄,65年的风雨守护。现在,面对长眠故乡名垂青史的烈士好汉,白叟独一的宿愿就是将照管义士坟墓的事儿传下去,他说:“这是老爹的嘱托,也是我的心愿,烈士拼逝世疆场,把命都搭上了,咱就该照看宅兆。”他就是菏泽郓城郭屯镇官屯村的马增文,乡亲们管他叫“活雷锋”。
马增文老人告知记者,那是1947年夏天,有名的羊山战斗打响。“半个多月里,从战场上抬下来近千名伤员,救治无效死亡的有30个,就近埋葬在俺村西南角侯庄的后面。郓城烈士的遗骨后来被家人迁徙走了,剩下这28座,始终在这儿由俺守着。”当时的情景,对已经17岁的马增文来说,刻骨铭心。
接过父亲的“接力棒”,马增文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烈士可能安眠在苍翠的松柏之下。
1993年的秋天,夜里接连下了几回大雨。“雨太大了,烈士坟被冲得很重大,俺那心就像被蝎子蜇了一样疼。俺跟老伴一连干了半个多月才把坟墓回复了原样。”老人说。
“我年事大了,身子骨不结实了,然而看守烈士坟墓的事我还要传下去。我已经和大儿子磋商好,他许可接收。”本人未竟的事业有了继续人,老人心中也就轻松了很多。
马增文老人告诉记者,从就义的烈士在村里安坟之后,父亲马金河就带着他一直责任照看着这些烈士的坟墓,“每年清明节,他都带着我给烈士坟添土,到了过年,他老人家就到坟前放挂放鞭炮,喊着烈士跟俺一起回家过年。”
“看管烈士墓的事
1972年,老人的父亲临终前,把老人叫到炕头,将看守烈士坟墓的事儿拜托给了他,“当时俺跪在炕头,含着眼泪跟俺爹保障过了,俺不仅要管,还要比他管得更好。”
任务看护烈士墓
1974年春,马增文把家里喂了1年多的一头猪,拉到食物站卖了。揣上卖猪的164元钱,马增文到离村有40多里的杨庄集买了28棵柏树苗,拉回来栽在每个烈士的坟边。